? 云端漫步,安全护航:揭秘云环境软件安全那些事儿 ?
想象你正漫步在一片广阔的云端,那里有无数的数据和应用程序在自由翱翔。这听起来是不是很酷?但别急着兴奋,我们先得聊聊这个云环境中的软件安全,毕竟,安全总是第一位的。
你知道吗?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浪潮,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将业务迁移到云端。根据Gartner的最新预测,2024年全球公有云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6,231亿美元,这足以看出云服务的火爆程度。云环境的复杂性也带来了新的安全挑战。那么,云环境中的软件安全真的靠谱吗?
首先,让我们来看看硬件层面。中国电信天翼云就构建了软硬一体、自主可控的技术栈。硬件上,他们基于自研紫金山服务器,支持一机多芯,兼容多样化的算力架构,为硬件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。软件上,自主研发的服务器操作系统CTyunOS和云操作系统TeleCloudOS,为软件安全打下了坚实基础。
为了提供完善的云平台内生安全及云租户原生安全能力,天翼云通过公网-内网直至云上资源,以及物理服务器-虚拟化层直至上层云平台、云租户多维度的云内生安全实践,实现了软件安全源头治理。此外,他们还向云租户提供丰富的自研云原生安全产品,如云等保专区、主机卫士、云WAF、云防火墙、密评专区等,全方位保障租户应用安全。
当然,云原生环境下的安全测试也是至关重要的。容器和云原生平台虽然带来了巨大的业务收益,但也容易受到黑客和内部人员的攻击。据安全狗报道,2022年汇丰网络银行就遭到了拒绝服务攻击(DDoS)攻击,在不到一个月内瘫痪了两次。因此,了解不同时代安全的视角和安全测试重点的差异,对于保障云原生环境的安全至关重要。
在云环境中,隔离(Air Gap)可能是一种很好的安全方法。但这也带来了许多设计挑战。Linux基金会推出的现代安全隔离环境下的软件交付课程,就旨在帮助IT专业人员解决这些挑战。通过学习这门课程,你可以了解到隔离的概念及其实际应用,以及如何利用容器和Kubernetes等技术在隔离环境中进行软件交付。
软件供应链安全也是云环境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。JFrog发布的自托管高级安全解决方案,就支持保护混合云环境的软件供应链。这个解决方案在DevOps平台中提供了一套丰富的二进制制品和源代码分析功能,涵盖从开发环境到生产环境的全过程,有助于消除复杂性,简化安全检测、评估和补救工作。
根据Check Point的研究,2023年云相关的网络攻击增加了48%,平均每个企业每周遭受1,157次云端攻击。这足以看出云安全事件的频发。因此,企业需要制定全面的安全策略,包括一系列用于监控和保护其云环境的工具和技术。
CDR(云威胁检测和响应)技术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创新云安全方法。它以云计算应用安全为目标,全面采集云环境下的应用负载、网络流量、文件、日志信息等多维度数据,持续监控云应用的运行状态,实时发现各种潜在的安全威胁。
我们再来聊聊公有云运维安全。目前使用公有云的用户可以分为两类:一类是一开始业务就部署在公有云上,另一类是已经有自建的IT环境,需要向公有云上迁移。伴随着用户IT环境从传统自建向公有云环境的转变,运维工作也从内网环境迁移到公网中,这对用户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改变。
云环境中的软件安全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课题。虽然挑战重重,但只要我们采取正确的措施,就能在这个广阔的云端漫步,享受安全护航的旅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