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有没有听说过红芯浏览器?这款浏览器曾经闹得沸沸扬扬,现在就让我来给你揭秘一下它的前世今生,还有那些让人哭笑不得的故事。
记得那会儿,红芯浏览器一出现,就宣称自己是“国产之光”,打破了国外浏览器的垄断,还自称是国内首个自主创新智能浏览器内核。这消息一出,可不得了,网友们纷纷热议,仿佛看到了国产软件崛起的希望。
好景不长。2018年8月,有网友发现,红芯浏览器的内核竟然是谷歌Chrome的Chromium,只是换了个壳。这下可好,网友们纷纷调侃:“原来‘国产之光’只是换了个皮啊!”红芯浏览器也因此陷入了抄袭的争议。
红芯浏览器被曝光后,程序员群体更是对其进行了“群嘲”。有网友指出,红芯浏览器的代码注释过度,显得十分业余。一般来说,程序员在写代码时,只会对关键部分进行注释,而红芯浏览器的代码几乎每一行都有注释,让人看了直呼“浪费效率”。
更有网友表示,红芯浏览器的代码注释都是中文,这说明懂英文的程序员不多。还有人说,注释就是解释程序运行,如果注释太多,那安全性就让人担忧了。
红芯浏览器官网改版:删除“国产”、“自主可控”等字眼
面对舆论的压力,红芯浏览器不得不做出改变。2018年,红芯浏览器的官网进行了改版,删除了“国产”、“自主可控”等字眼,改为“红芯企业浏览器”。首页标题也从“红芯国产浏览器”改为“红芯企业浏览器”,宣传语也从“自主可控的国产浏览器”改为“可控的企业浏览器”。
不过,尽管红芯浏览器进行了改版,但网友们似乎并不买账。有网友表示,红芯浏览器只是换了个名字,本质上还是抄袭Chrome。
如今,红芯浏览器已经低调转型,主要面向B端客户,为企业提供BS系统的改造工作。所谓BS系统,就是基于浏览器访问的系统。红芯浏览器可以帮助企业将过时的操作系统升级到移动互联网时代,实现系统转型。
虽然红芯浏览器曾经风光一时,但如今却鲜有人知。有网友表示,红芯浏览器只是昙花一现,终究无法在浏览器市场立足。
红芯浏览器从“国产之光”到“换皮Chrome”,再到低调转型,它的经历可谓一波三折。虽然红芯浏览器在技术上存在争议,但它的出现也让我们看到了国产软件的发展潜力。希望未来,我国软件产业能够不断进步,真正实现自主创新。